恩利游戏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手游专题

文章内容

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_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时候出的

zmhk 2024-08-23
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_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时候出的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
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_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时候出的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如何判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韦伯定律

2.差别阈限是什么?

3.情感强度第一定律的一般刺激感受的强度定律

4.绝对感觉阈值是什么?

5.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试册》答案,它的心理作业1第一题是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

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_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时候出的

如何判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韦伯定律

       不知道你做的是何种感受性的差别确限实验。因为韦伯分数对于不同的感觉道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差别是很大的。例如,当重量是200g的时候,韦伯分数是1/52,;当音高为2000Hz的时候,音高辨别的韦伯分数是1/333,而对于咸味来说,当其浓度为3克分子/公升时,韦伯分数是1/5。

       但是可以建议你,取实验数据时,每取一次是原来的二倍,来考虑韦伯分数。

差别阈限是什么?

       1、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

       它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这是一个物理量,它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唯一区别在于定义不同。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够辨别出的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即辨别两个强度不同的刺激所需要的,也称最小可觉差。比如说手持一定重量的重物,然后逐渐增加微小的重量,当持物者感到重量变化时,那个添加的重量就是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比如说用一个很小声音来刺激人的听觉系统,那个刚好能被听到的临界强度就是人的听觉系统的绝对阈限值。

扩展资料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1834)曾系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他让被试用手先后提起两个重量不大的物体并判断哪个重些。用这种方法确定了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结果发现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 增量与原刺激的比值。

       比方说如果手上原有的重量是100克那么至少必须增加2克人们才能感觉到两个重量即100克与102克的差别如果原有的重量是200克那么增加的重量必须达到4克如果原重量为300克那么增加的重量应该是6克。可见为了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增量与原刺激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一个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Weber’s law)。对不同感觉来说K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即韦伯分数不同。 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程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的范围。

百度百科—感觉阀限

情感强度第一定律的一般刺激感受的强度定律

       差别阈限是指感觉所能觉察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

       人对刺激变化的感受性与刺激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心理物理学研究表明,刺激从原有强度上变化至最小可觉差是一个恒定的比例常数,而不是绝对的差数,这种关系可表达为:△S/S=K,其中S是原有刺激值,△S是对S的最小可觉差值,K为比例常数,亦称为韦伯分数。

适用范围:

       尽管韦伯定律揭示了引起差别感觉的一些定律,但是,他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刺激过强或过弱时,韦伯定律就不在适用,其K值就会发生变化。

       验证性试验标明,当重量刺激低于100g或者高于500g时,韦伯分数就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感觉中,韦伯分数的差别是很大的。因此,韦伯分数成为不同感觉通道的辨别能力的指标。韦伯分数越小,辨别就越灵敏。

绝对感觉阈值是什么?

       为了探索情感与价值的这种特殊的函数关系,首先了解一般意义的刺激与感受的生理过程及强度定律。

       外界某种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可以引起人的相应感受器官的反映,而每一种感受器官只对一种或两种形式的能量特别敏感,如眼睛对于光能,耳朵对于声能,皮肤对于热能和机械能,舌头对于化学能等。心理学指出,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服从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刺激强度的增加量与刺激强度之比值为一常数,即:

       △I/I=Km (2)

        这个定律最初是从人的眼睛对光波的感受性研究中得出来的,以后又发现人的其它器官的刺激感受性也遵循这个定律,最后发现整个生物界的刺激感受性都遵循这个定律,因此韦伯定律实际上是一条基本的生物规律。如果把这个定律进行数学变换,可得:

       费希纳定律: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即:

       μ=KmlogI+C (3)

       其中,Km,C为常数,μ为感觉强度,I为刺激强度。

       选取一定的刺激强度单位,就可以使费希纳定律变换为:

       μ=Kmlog(1+I) (4)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试册》答案,它的心理作业1第一题是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

       绝对阈值或者绝对阈限是一个外来词,是absolute threshold的中译,据我的了解,西方学者将absolute threshold最先应用于心理学和生理学领域,所表达的意思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the lowest level of stimulation that a person can detect)。同一个感官,每个人的绝对阈值是不一样的,因为绝对阈值与每个人的绝对感受性负相关,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阈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

       绝对阈值在体检中的应用:

       我们体检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经验:在听觉测试的时候医生会在我们脑后拨弄一根Y型金属棒,这个金属棒会发出很低沉的嗡嗡的声音,然后医生让我们判断这个声音离哪一个耳朵近。这个金属棒所发出的声音就是听觉的绝对阈限。这个绝对域值是根据大量的抽样调查的结果下制定出来的。听不到这个声音的人听觉有问题——耳背。

       我们在测视力的时候,医生会让我们看E字,我们能够看到的最小的E字就是我们的绝对阈限,正常人的视力的绝对感受性是1.5, 势力绝对感受性达到2.0以上的人,可以看到更小的E。

       由于每个人的听觉是不一样的,所以产生了每个人的先天能力不一样,很显然那些品酒家的味觉一定具有超常的绝对感受性,他能感觉很小的绝对阈值。

       器官的绝对阈值是可以锻炼提高的,譬如那些盲人,听力一定很好,因为他们牺牲了视力,却锻炼了超常的听力。在电视剧《暗算》中王宝强饰演的阿炳就是一个听力超常的人,特请人员通过他破译密电。民间有“善易者不卜,慕见渊鱼者不祥”的说法,由于这样的人过多的感受“天意”所以,阿炳早忘。所以人体的器官官守能力超强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前辈李小龙先生就是不断的在挑战自己身体的绝对感受力,甚至不惜用电击来麻痹锻炼自己的神经,已达到超越自我,事实证明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超感觉也是违反了“天意”,可能和他的英年早逝有某些必然的关系。

       生活中那些超常感觉的先知先觉、算命的先生很多是瞎子、聋子,或许是一种感官替代功能的增强。

       绝对阈值在广告营销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西方消费者行为学教科书里面专门有一节介绍absolute threshold(绝对阈值)的理论以及应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譬如说“眼睛”,由于每个人的视力(绝对感受性不一样),所以在那些对于视力有要求的行业,会对人的视力有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种,例如火车、轮船、飞机司机,对于视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起点,有的人裸眼可以看到500米以外的广告牌,有的人只能看到300米,所以对于高速公路广告公司就要考虑根据普通人群正太分布的绝对阈值设置合理的广告牌的距离。

       由于每个人对价格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制定价格策略的时候要学一点心理学,因为每个人的心理感受力也有绝对感受性,每个人的心理感觉的绝对阈值是不一样的。譬如说某一样商品价格10元,元旦期间降价0.5元促销,可能只有1%的人去买,说明0.5元的绝对阈值太小,还没有达到一般人的绝对感受性。降价2元的时候,可能有10%的人去买,说明2元的绝对阈值已经引起了足够的感觉刺激。当降价5元(通常商家不愿意降价50%,而是采用“买一赠一”)或者“买一赠一”的时候,50%以上的人可能会去买,甚至100%去抢购。这就说明这个绝对域值已经够大。绝对域值与价格、商品性质以及消费者本人阶层都有关。也就是说不同阶层(收入、教育层度、职业)不一样的人对同一种商品的绝对域值是不一样的。

       绝对阈值与社会道德:

       绝对阈值在社会科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法律和合同的制定者一定是基于一种社会普遍认可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来制定法律条款。所以很多法律和合同条款中总是有“不得违背善良风俗”,云云。有些国家认为同性恋结婚是许可的,有的国家承认同性恋,但是不可以结婚,有的国家不认可同性恋。这就说明每个国家的道德准绳以及道德底线是不一样的,这个道德底线其实就是一种道德的绝对阈值。

       绝对阈值与食品药品

       澳洲的烟草分得很细,同一个品牌的烟草,焦油含量差别很大,最小的单位是1毫克,其次是2毫克,4毫克,8毫克,10毫克,12毫克,16毫克,而我们国家的烟草基本上是8—16毫克,以12毫克这个品种居多。这就说明每个国家的人民对于烟草和食品的味觉绝对阈值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在一个杂货店工作,有一个老太太买了包烟,我没听清楚她说的克数(她本来要1毫克的烟,我却给了10毫克的烟),她惊叫道:” Jesus, are you killing me?” 这个例子就说明这个老太太的绝对域值很小,绝对感觉能力很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同品牌的酒,有不同度数,也是这个道理。

       在新药试验中,为了避免对人体的伤害,往往通过大量的药理代谢实验、动物实验、志愿者试验来确认药效,成功的化学药物往往是在治病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人体副作用,剂量怎样使用也涉及到绝对阈值。

       绝对阈值与个人价值实现

       有的人很优秀,也有很多人很平庸,很多优秀的人往往是早立志,慎于言,敏于行,看问题看得很长远,平庸的人往往只看眼前,是也很短钱。所以每个人的思想的绝对阈值是不一样的,导致了人生轨迹不一样。

       绝对阈值的原因

       关于绝对阈值的本质原因是感官和价值观的差异,绝对阈值也可以和经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学说得到很完美的解释,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补充一下绝对感觉阈值的理解

       感觉的规律

       一、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存在许多刺激,但并不是所有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例如落在我们皮肤表面的灰尘、频率高于20 000赫兹的声音、0级静风(风速小于0.3米/秒)、专注听课时旁边同学轻微的翻书声、菜市场里两个陌生人的低语等,我们觉察不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其强度必须是适宜的。感觉强度依赖于刺激度,心理学用感受性、感觉阈限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一般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感受性越强,感觉阈限越小;感受性越弱,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绝对域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阈限来衡量。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绝对阈限的值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用公式表示为:

       E=1/R

       其中,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

       不同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也会因刺激物的性质和有机体的状况而有所不同。

       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阈限。差别感受性可以用差别阈限来衡量。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差别阈限的值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小。

       1830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研究差别阈限时发现,差别阈限值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比值在很大范围内是稳定的,即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而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来决定。这就是韦伯定律。例如,对于50克的重物,如果其差别阈限是l克,那么该重物必须增加到51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对于100克的重物,则必须增加到102克我们才刚能觉察出稍重一些。用公式表示为:

       K=ΔI/I

       其中,K为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I为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不同感觉的韦伯分数是不一样的,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视觉的韦伯分数是1/100,听觉的韦伯分数是1/10,重量感觉的韦伯分数是1/30。

       二、感觉适应的规律

       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这叫明适应。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当我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若干时间后才逐渐看清周围事物的轮廓,这叫暗适应。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

       生活中也常常能观察到听觉适应的现象。例如,去参加一个舞会,刚到舞会现场时会觉得音乐声很强,呆一会儿后,会觉得音乐声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一般认为,听觉适应会使听觉感受性暂时降低,而且听觉适应具有选择性。也就是说,在一定频率的声音作用下,人耳对该频率声音及邻近频率声音的感受性会降低,而对其他频率声音的感受性不会有影响。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说的是嗅觉适应。不同的刺激,嗅觉适应的时间不同,有的只需一两分钟,有的需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嗅觉的适应也具有选择性,即对某种气味适应后,不影响对其他气味的感受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味觉适应的经验。如果我们把一种物质放进嘴里,很快,物体的味道实际上消失了。而且,对一种味道的适应能显著地影响到随后吃进的东西的味道。例如,当我们吃了甜的食物,再吃酸的食物时会觉得更酸。

       触压觉的适应较快、较明显。例如,戴手表的人平时不觉得手腕上有重物。温度觉的适应也较快,大约三四分钟后便能感受到。痛觉是很难适应的。

       感觉适应对于有机体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即使是难以适应的痛觉,对于有机体来说,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有机体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感知外界事物,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生活、工作。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同一感受性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同一感觉相互作用的突出事例是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指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便产生同时对比。例如,一个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看起来亮些。“月明星稀”也是感觉对比的现象。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感受器时,便产生继时对比。例如,吃了糖果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不同感受器因接受不同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尚未揭示,但一般表现为: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对颜色的感受性,强噪音会降低视觉的差别感受性。生活中,我们能体验到味觉和嗅觉的相互作用。如果闭上眼睛,捏住鼻子,我们将分不清嘴里吃的是苹果,还是土豆;感冒的人常常味觉不敏感。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看见**产生甜的感觉,看见绿色产生酸的感觉;红、橙、**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使人产生冷的感觉。

       四、感受性的发展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生活实践的丰富,人的感受性会随之逐渐发展,不同人之间的感受性呈现出极大的差异。例如,盲人由于不能用眼睛来了解这个世界,因而他们多依赖于听觉、触觉等来获得信息,于是,盲人的听觉、触觉比一般人要敏锐,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的,盲人可以依靠触觉识别人民币、盲文,可以凭着手杖敲击地面的声音来判断路况。这种某一感觉系统的技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的现象,叫做感觉的代偿作用。

       人的各种感受性都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某些特殊职业要求从业者长期使用某种感觉器官,因而这些从业者相应的感觉比一般人敏锐。例如,有经验的磨工能看出0.000 5毫米的空隙,而常人只能看出0.1毫米的空隙;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听出发动机每分钟1 300转与每分钟l 340转的差别,而常人只能听出每分钟1 300转与每分钟l 400转的差别;音乐家的听觉比常人敏锐;调味师的味觉、嗅觉比常人敏锐。

       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得到发展,因而教师要尽可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各种感官的训练,使他们的感觉能力得以充分发展。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个人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能力与人格等三个方面。

       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上述生活片断中小 张的心理活动,就属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类。前 苏联心理学家爱列维托夫(1890-1972)认为,在心理过程与个性之间还有一种过渡 的状态,即心理状态。这样,人的心理现象结构(人的心理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系统) 就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三大类。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 于人(主要是人脑) , 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 (简称为“知”)、情绪和情感过程(简称为“情”)、意志过程(简称为“意”) 。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

       心理状态是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的一种心 理现象,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统一的表现。

       个性心理是显示人们个别差异的一类心理现象。

       人们常说的心理学,就是研究上述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好了,关于“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第五人格韦伯定律是什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